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开课院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授课教师:李娟
授课班级:18125、315、318、320
授课日期:2020年4月13日
授课方式:云班课+轻直播;钉钉群
一、线上教学思路
任务驱动是线上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措施,被老师们广泛采用。但这一措施能够有效的前提,是“任务”的设计要聚焦目标、生动有趣、难度适中、梯度合理。我以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例来介绍---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分别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具体的
知识目标要求:能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能力目标要求: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综合施策协调推进,攻坚克难走好新时代,实现强国梦。
素质目标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时代宏伟蓝图的伟大信心。
其次,确定教学重、难点: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第三,确定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法、提问法、视频法、对比、讨论等方法。
第四,进行教学环节设计:一是设计导入(观看视频,并以有关“小康社会”的话题展开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授课主题);二是设计教学过程(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是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怎么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目标),这三点依次展开分别布置任务);三是任务总结(梳理知识点,确保学生思路清晰);四是设置作业(通过相关作业的设置,巩固所学)。
另外,课前将课件、与本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上传到云班课资源中,以供学生提前预习;设置好课堂教学活动,以供课堂使用。同时,课前在钉钉群和云班课提醒学生按时签到上课。
二、教学内容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教学实施过程
(一)教学手段选用
讲授法,视频观看法,讨论法漫画展示等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观看资源中的“第十一章”教学资源,并思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战略布局?这个布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
教师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并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促进、统筹联动,从全局上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和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
2.新课讲授
探讨(学生讨论):任务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什么?
教师明确:第一,小康社会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小康”指的是什么?“全面”指的是什么?通过中国古代社会对小康的解读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不同时期,人民的追求不同,主要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十八大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追求的目标。
第二,理解“建成”和“建设”的关系。“建成”是目标体现,“建设”注重过程发展。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最终奋斗的“建成”目标。
第三,任务布置-----设置头脑风暴结合专业知识绘制小康社会蓝图




2、探讨(学生讨论):任务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体系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

(1)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在经济发展方面。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播放视频: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
(2)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案例分析,中美贸易战中,华为的崛起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民素质明显改善。
“中国式”的标签越来越少,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结合疫情的发展,让同学们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迈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3、总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已经绘制,目前到了冲刺阶段,任务仍然很艰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勇于担当,奋勇前行。
(三)课程作业
认真学习十一章上传的学习资源,思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上传学习笔记。


(四)课程成绩设置
本次课资源、头脑风暴、时政分享等共设置43经验值学习
四、教学效果反馈
本次教学内容教授过程中,以布置任务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程资源,同时,采用采用提问法和图片对比等方法理解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并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思政结合,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网络原因,仅仅是“屛对屏”对于无法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了解学生是否将真正理解所授课内容,无法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来调整教学方法。所有,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过程学习时加上单元知识的考核这一环节,以确保良好的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